新鲜科技谈资,有料数码干货,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不再错过!
大家还记得上周发布的 OPPO 新机 Reno 吗?
不管你是已经下了订单还是等一加,我说 Reno 的背面真的好看应该是没人会反对的。
所有元素都在中轴线上面,中间那个陶瓷做的 O-Dot ,简直就是点睛之笔。
不过学霸君总感觉,这机身背面的圆点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大家还记不记得,十几年前,有一个很火的手机品牌,它的背面也有一个圆点。
而且当年校草校花用的肯定是它,而不是诺基亚。
它就是索尼爱立信( Sony Ericsson ),一个能够抗衡诺基亚,比华为早 10 年用上望远镜的存在。
索尼+爱立信,两大巨头的惊世合作要讲索尼爱立信就得先从爱立信讲起。
当时,爱立信拥有着最先进的无线和网络技术,做手机本应该像玩一样毫无压力。
但爱立信在 2000 年的时候因为旗下的 T28 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销量一落千丈,爱立信在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
看来三星还是不了解前辈的故事,要不然它早就应该知道:
手机质量不能有问题啊!
为了自救,爱立信找上了远在日本的索尼。
就这样,这个地球上最会做设计的公司和最会做通信的公司走在了一起,各自出资 50% 成立了索尼爱立信。
话是这么说,但两家风格完全不同的大公司,它们在一起真的能做出点什么吗?
开创手机的一个新时代2002 年,索尼爱立信(简称索爱)推出的第一款手机就一扫所有人的疑虑。
这一款索爱 T68i 的外观在那个时代并不出众,看上去跟挡子弹的诺基亚长得差不多。
但亮起屏幕以后你就发现,它是一台彩屏手机,还是全球第一款商用彩屏手机。
由于当时的手机不是打电话就是发短信,这块彩屏除了图标好看点以外真的没啥用,毕竟那个年代的网速是不可能发照片的。
所以,为了让人觉得这块彩屏有用,索爱内置了 16 张壁纸。
要知道,早期黑白屏的手机是不能换壁纸的。
但是用 T68i 的人就可以一天换一张,半个月不重样。
这才叫与众不同!这才是成功人士的标配!8848 算个啥!
还没完,它还是第一台能够拍照的手机。
虽然是通过外接的方式,但在当时,我管你是插个配件还是插个镜头上去,拿着手机拍照已经足够我吹一年了好吗!
如果说如今的手机实现了从 1 到 50 的跨越,那当年的索爱 T68i 就是实现了从 0 到 1 的创新。
可惜 T68i 是一台商用机型,高昂的售价让一般人甚至还不知道有索爱这个品牌。
所以索爱后来推出了大受普通消费者欢迎的 T618 。
彩屏,金属外壳,以及内置 10 万像素摄像头让这一台机成为了那一年的街机,索尼爱立信这一个牌子从此打响。
不过,这只是索爱时代的开始,真正经典的还在后面。
索尼加持, Walkman和Cybershot成就经典虽然创立的时间不长,但初出茅庐的索爱很快就和当时的霸主诺基亚打得有来有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被冠以 Cybershot 名号的各种机型。
要知道,索尼的 Cybershot 可是当年数码相机的王者,标着 Cybershot 的索爱手机自然不能是省油的灯。
2006 年,当年把摄像头放到手机上的索爱把 Cybershot 带到索爱 K800 上。
K800 搭载了一颗 320 万像素的摄像头,搭配专业的闪光灯,在拍摄水平上甚至略胜当年的机皇诺基亚 N73 。
007 用了都说好!
不过这种打得有来有往的情况没持续多久,诺基亚就变得不是对手了。
当年两家都致力于在手机上搞出光学变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诺基亚拿出了 N93 ,而索爱拿出了 SO905iCS 。
别看索爱这台机的名字这么难读,但就是它干掉了诺基亚。
当年的诺基亚 N93 为了搞光学变焦,转轴处一大块都是摄像头。
但索爱的 SO905iCS 却跟传统手机没什么区别。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么小,是因为这台手机用了潜望式镜头。
这名字是不是很熟?
没错,就是华为 P30 Pro 和 OPPO Reno 上的那个技术,而索爱 SO905iCS 发布于 2008 年。
在当时,这台搭载 510 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才叫买相机送手机。
看看这手机拍照的姿势你就知道……
索爱你管这叫手机?
除了 Cybershot ,索爱还推出了引领潮流的 Walkman 系列。
啥?什么是 Walkman ?
随身听知道了吧?很多人以为随身听是以前用的 MP3 的统称,但其实它最开始是 Walkman 的中文名。
银河护卫队里,星爵妈妈留给他的,就是一台 Walkman 。
索爱的 Walkman 系列中,无论是直板的 W800 还是旋屏的 W550 都是一代经典,橘色撞白色的设计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十分潮流的设计。
但最经典的莫过于 2008 年的 W980 。
作为一台翻盖机,合上盖子时就像是一台 Walkman 播放器,打开就是一台科幻感十足的手机。
除了外观设计感强,这台机还支持听歌识曲。
没错,我们现在用的听歌识曲,索爱 2008 年就做到了。
虽然索爱的音乐手机看起来很成功,但在今天看来,它当时可是错失了干掉 iPhone 的机会。
要知道当年手机是放不了几首歌的,播放界面也十分简陋,大部分人听歌还是用 iPod 。
如果当年索爱能够打造一个类似于 iTunes 的音乐平台,那后来手机界可能真的没 iPhone 什么事了。
毕竟大家都用索爱手机听歌,谁还愿意多拿一台 iPod 啊,那 iPhone 这台“能打电话的 iPod ”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减少。
但结果我们都知道,索爱并没有做出这么一个平台, iPhone 成了最畅销的手机。
除了 Cybershot 和 Walkman ,索爱当年还有旗舰的 P 系列,触屏加按键再加之优秀的外观设计,在当时收获了不少商务人士和科技爱好者的心。
沉沦但仍然精彩的智能机时代虽然几个经典的系列让索爱在功能机时代混得风生水起,但智能手机时代终究是来了。
即使是当时的霸主诺基亚也死在了这场变化中,索爱自然不能避免。
不过索爱比诺基亚聪明的是,从一开始就去拥抱这些新的系统。
在智能机系统的选择上,索爱很快就拥抱了家大业大,历史悠久的微软。
然后很快就推出了索爱的第一台智能手机——索爱 X1 。
如钻石切割的正面功能键,弧形的侧滑键盘,整机金属拉丝……这些设计让索爱 X1 成为了当年最惊艳的机型之一。
但 Windows Mobile 嘛,你懂的,支付宝都不想理的系统。
可以说,索爱第一次选择阵营失败了。
于是索爱转战安卓阵营,推出 X10i 。
4 英寸屏幕, 854 x 480 的分辨率,再加上 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一切都让人不相信这是一台 2009 年的手机。
作为对比,同年的 iPhone 3GS 采用的是 3 英寸,分辨率为 480 x 320 的屏幕,后置摄像头仅为 300 万像素。
在这之后,索爱全面进军安卓阵营,凭借着出众的设计,旗下的 S、M、L 系列都卖得不错。
但其中最经典的,还得数索爱 Lt18i 。
Lt18i 可以说是索爱的集大成之作,最薄处 8.7mm ,重量仅 117g 。
凌厉的金属线条和背面的弧线完美结合,这个设计即使是放到今天也毫不落伍。
但很遗憾,索爱再也没办法奉献出更多设计出众的安卓手机。
2011 年,索尼以 10.5 亿欧元收购索尼爱立信中爱立信所持有的股份,索尼爱立信更名为索尼移动。
而代表索尼爱立信的小绿标,在有着透明条惊艳设计的 Lt26i 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
可能有人会说,你天天怀念 10 几年钱的手机,不矫情吗?
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
那个有技术也不会说自己是黑科技的时代;
那个连键盘样式都要反复设计,生怕在外观上输给对手的时代;
那个手机可以用很久,但每次有新机还是想买的时代。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说:
不矫情,我也有点想了。
王宏梅|作者
朴素的树、如欢|编辑
daria-shevtsova|图源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假性疏离者。
你遇见过这样的人吗?
明明心里非常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甚至不屑一顾。
就像日漫《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那一对明明爱着对方,却表现得十分疏离的男女主角——白银和辉夜。
他们一见钟情,但直到200话结束,都没捅破窗户纸。
两个人都煞费苦心地设计各种情节来诱导对方告白,比如:
辉夜假装收到情书,想让白银阻止她去“约会”;
而白银则利用给自己庆生的机会,诱导辉夜承认对自己有意思。
但这对高智商学霸都不上对方的圈套,一直保持着表面上的敬而远之。
为了“保持距离”,辉夜坐白银的自行车后座,都要故意跟白银背对背坐着。(温馨提醒:这种坐法危险,请勿模仿!)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假性疏离者”。
看上去很疏离,但内心极度渴望,有时甚至为了抑制自己的渴望,强迫自己远离喜欢的对象。
在生活中,假性疏离者绝非少数。
今日头条一个随机调查显示:高达89%的人认为自己是假性疏离者。
今天,壹心理就带你一起了解“假性疏离者”。
假性疏离者,和依恋模式有关
为什么有人会变成“假性疏离者”?
这要从人的依恋模式说起。
人早期和主要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被称作依恋模式。长大后,会复制到人际关系中。
依恋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a. 安全型依恋模式
被足够的爱滋养长大的婴儿,依恋模式是安全的。
这部分人在成年后心态比较稳定,在亲密关系中不会担心被抛弃,既能给予又能接受,可以建立起既互独立又依赖的关系。
b. 回避型依恋模式
如果成长过程中总被忽视,需求总不能被及时回应,婴儿就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形成回避型依恋模式。
我有个朋友,跟几任女友关系都很好,但只要一提到结婚,就会陷入恐慌。
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直到上大学之前,他都没再见过母亲一眼。
后来毕业后,母亲和他相认,却一直对他斤斤计较。
明明经济条件很不错,但给他零花钱时,总会说:“你爸给你五百,我也给你五百。”
他常常跟我说:“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真爱,连亲妈都能毫不犹豫地抛弃我,何况是别人呢?”
c. 焦虑-矛盾型的依恋模式
如果在成长中,需求能不能被满足,全看养育者的心情,那婴儿就会充满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爱。
纪录片《姐姐》中的蕊蕊,就是这种情况。
父母为了让男孩被照顾,剖腹产时故意先把女孩子取出来,强行让女孩当了姐姐。
一直以来,妈妈总是责备女儿:“不懂事”“不会当姐姐”。
一旦没有让着弟弟,妈妈就会威胁说:“我不喜欢你了”。
蕊蕊在家,就是一个“照顾弟弟”的工具人。
只有她当好“姐姐”这个角色,妈妈才会喜欢她,但其实,蕊蕊并不想照顾弟弟,所以她经常感觉:妈妈不喜欢我。
被父母赋予工具性要求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混乱的。
“有条件回应”,让孩子既渴望,又害怕承受失望乃至绝望。
所以,他们一边期待被爱,一边又怀疑别人的爱是不是有条件。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白银就是因为曾被母亲抛弃,遭受了很大的伤害,这让他在爱情面前不敢主动。
而辉夜,虽出生在财阀之家,却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温暧和爱。
两个人的依恋模式都不是安全的。
他们内心极度渴望爱,但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总是不自觉地回避着亲密关系。
只有你主动,才是爱我的
假性疏离者,“疏离”是假,想要靠近才是真。
他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想要爱,但是又怕得到爱之后,再次受到伤害,所以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使得白银和辉夜对别人不够信任。
他们需要通过对方主动告白,才能确认对方真正爱自己。
如果对方不够主动,他们就会怀疑对方不够爱或根本不爱自己。
剧中有一个场景:
下雨天,两人都想邀对方打同一把伞在雨中漫步,但两人却都没有将自己的伞拿出来,都在等对方的邀请。
最后,还是藤原书记送出一把伞,二人心愿才达成。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藤原送伞,谁都不肯先拿出伞,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两个内心相爱的人会不会由此“心冷”?
现实生活中,谁也不肯主动,导致最后“心冷”分手的并不在少数。
不是他们计较,实在是“主动”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你爱我,就会主动照顾我。
如果你爱我,就会主动看到我的需求。
对他们来说,主动是一种爱的确认。
这其实是一种婴儿式的投射。
对婴儿来说:我饿了有人及时喂奶;我害怕了,及时有人来抱我。那这个人才是爱我的。
可对于成年人的亲密关系来说,这太难了。
随时需要确认你处于什么状态,随时明白你的心意。
热恋期还可以,时间一长就成了消耗。
其实,对虚假疏离者来说,他们也并非刻意这样:
白银和辉夜,一次次带着美好的希望设计,又一次次设计落空。
那种痛苦、失望,也在深深折磨着他们。
他们一直想要的,只是一种确认而已。
那如果作为一个假性疏离者,还有救吗?
有的。
假性疏离者,
该如何自救?
a.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童年时爱的缺失,很多人终生都在不停地索爱。
因为得不到“理想”中的爱,所以用疏离来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可以试着去想一想:
有没有无条件的爱?
自己童年的缺失是不是应该由伴侣来补?
儿时的我和现在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
我想要得到什么?
我如何可以得到?
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做一个区分,理清当下的目标,或许就会有新的方向。
b. 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和价值感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
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给的。
那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首先,要经济独立。
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人,就算得到再多的爱也是不安全的。
所以,首先要有能力给自己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写《成功日记》,给自己力量和勇气
每个伤痕累累的人,能活到今天,都是有自己的资源的。
你是靠什么走到了今天?
比如白银,父亲“不靠谱”、被母亲抛弃、事业失败、住在破旧小屋子里的他,是如何成为学校最优秀的会长呢?
靠的是他房间里满满的励志flag,是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是“打工皇帝”的名号。
他过的每一天,走过的每一步,都成就了他的今天。
每天记下一件开心、成功的事,都会让你看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看见自己身上的资源,价值感也会大大提升。
c. 结交高质量、温暧有爱的好朋友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男女主人公都有在关键时刻能帮助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更有力量、走得更远。
比如藤原书记,她在辉夜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跟藤原成为好朋友之前,辉夜看待周围世界总是带着敌意。
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
这样的辉夜,是不可能放下防御,走向同样缺乏安全感的白银的。
但是,藤原将她暖化了,她学会了为别人考虑。
藤原是第一个愿意跟辉夜做朋友的人,她的开朗、活泼、主动和敢于为自己争取的性格,极大地影响了辉夜。
d. 有意识地突破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伤。
拒绝成长的人,只能痛苦地在原地打转。
而勇敢的人,却能突破自我,让自己过得更好,白银和辉都是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代表。
虽出生在不同的环境里,但一样不幸。
白银父亲破产、被母亲抛弃;
辉夜没有爱也没有自由,甚至连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只是被当做商业联姻的筹码。
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希望,都在努力积蓄力量,与命运抗争。
这是他们相互吸引对方的点,同时,也为他们最终突破限制走到一起打下了基础。
如何帮助身边的人,
脱离假性疏离?
假如你身边有假性疏离者,那你该如何跟这些人相处呢?
如果,你内心足够稳定而且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你可以试着理解他们:
他只是没有安全感,并不是真正想要离开你;
他是因为重视你,害怕失去你,才故意疏远你。
你可以试着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同时,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去营造一个环境,让他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是被真正爱着的。
这样,你们的相处会舒服很多。
但是,如果你理解不了,或者无法接受他的疏离。
可以尝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告诉ta:"你对他的感受,以及他怎么做你会感觉更好。"
关系是双方共同建立的,你们可以一起探讨理想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一起往这个方向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们觉得很难,可以寻找专业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帮助下,探索能让你们相互温暖、共同成长的相处模式,让亲密关系更加成熟稳定。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从哪里出发,但是可以决定最终走向哪里。
假性疏离也好,矛盾依恋也好,只要我们愿意,并且努力,总会找到解决方案。
也许是一次成长,也许是一个一路陪伴的人。
你想要的幸福,总有一天能拥有。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1.沈家宏《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2.日本动漫《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
- The End -
作者简介:王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讲师团讲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